央廣網巴楚10月15日消息 金秋十月,碩果累累,新疆巴楚縣148.5萬畝棉花喜獲豐收。巴楚縣是喀什地區棉花種植面積最大的縣,依托棉花產業資源稟賦,近年來巴楚縣圍繞棉花全產業鏈發展,實施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、加快現代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等舉措,全力推進棉花生產量質齊升,形成了從棉花選種育種、規模化種植、籽棉加工、紡紗織布、服裝加工、交易儲運、印染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,不斷提升棉花生產綜合效益和產業發展競爭力。
連日來,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之一的巴楚縣148.5萬畝棉花喜迎豐收,萬頃“棉海”里采棉機高效作業,確保朵朵新棉及時歸倉。一望無際的棉田里,數臺國產采棉機正在高速運轉,將一朵朵潔白的棉花采入車廂。
今年,巴楚縣棉花種植機械化率已達100%,采收機械化率達到了91%,以往人工采收50畝地需要12人,2個月時間才能采收完,現在采棉機采收僅用時5個小時,機械化采收不僅提高了效率,也減輕了人工負擔。
長勢良好的棉花 (央廣網發 熱孜萬古 攝)
10月12日,在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阿亞克喀拉庫勒村種植戶吾買爾江·艾薩的棉田里,盛開的棉花猶如朵朵白雪連成一片,一眼望不到頭。兩臺大型采棉機穿梭其間,正在采收棉花,朵朵雪白的棉花瞬間被“吃”進機器,采摘、收集、打包、出倉“一條龍”完成,豐收的盛景炫美如畫。
長勢良好的棉花 (央廣網發 熱孜萬古 攝)
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阿亞克喀拉庫勒村種植戶吾買爾江·艾薩說:“我今年種植了1000畝的棉花,現在正是棉花采收期,一臺機械每天可采收300畝左右,預計10月中旬前全部采收完。”
種植戶吾買爾江·艾薩通過引進先進的農業機械,今年實現了從播種、施肥、灌溉到收割的全流程機械化作業。機械化作業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,減少了人力成本,還提升了棉花的產量和品質。
吾買爾江·艾薩說:“今年我種植了3個品種的棉花,都是抗旱、高產的品種,其特點符合國家質量補貼的要求。從現在棉花采收情況來看,和我們估產差不多,預計今年畝產能達到450公斤以上。”
長勢良好的棉花 (央廣網發 熱孜萬古 攝)
隨著棉花采摘進程的加快,巴楚縣棉花收購、軋花工作也已全面展開。10月12日,在巴楚縣良種軋花廠車間,機器轟鳴,工人正在生產線上有序作業。新棉經過除雜、軋花、打包等多道工序后,被加工成一個個包裝完整、可進行質量追溯的皮棉成品,源源不斷地送到指定場地入庫。
巴楚縣良種軋花廠廠長鄭慧說:“我們本著能收盡收的原則,預計今年可收購6萬噸籽棉,截至目前已收購1.6萬余噸,預計12月底收購結束。”
打包好的皮棉 (央廣網發 李常財 攝)
今年巴楚縣棉花種植148.4971萬畝,其中水肥一體化達128.34萬畝,機采棉種植面積133.64 萬畝,籽棉產量57萬噸,皮棉產量達到22.86萬噸。在推進全程機械化、集約化、標準化生產優質棉的同時,巴楚縣還開展棉花質量追溯,實施棉花質量補貼,引導棉花種植戶、棉花加工企業持續重視和提高棉花質量,確保棉花生產高效有序進行,推動了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在新棉收購加工過程中,巴楚縣各軋花廠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技術規范排除異性纖維,嚴格落實籽棉“一試五定”入場檢驗,做到分類別、分品種、分區域加工棉花,積極做好資金籌備,確保棉花收購工作順利進行。
運輸車正在搬運皮棉 (央廣網發 李常財 攝)
“我們會搶抓時機,全力做好轄區棉花收購和加工,每天能收購棉花500噸至800噸,全力以赴做好收購工作,保障棉農的利益。”巴楚縣良種軋花廠廠長鄭慧說。
紡織廠內設備正在高速運轉 (央廣網發 艾尼 攝)
巴楚縣是全國最大的優質棉基地之一,被列為自治區紡織服裝“三城七園一中心”的“七園”之一。巴楚縣緊緊圍繞“3+1+N”打造產業結構,完善棉花產業鏈。其中棉花紡織產業占據重要地位,重點打造從棉花育種、種植、加工、紡紗、織布、印染、成衣制造、倉儲物流的棉花全產業鏈。
紡織廠內設備正在高速運轉 (央廣網發 艾尼 攝)
為了推進全縣紡織產業的快速發展,巴楚縣依托織布上游產業鏈紡紗企業,吸引了一批大型織布企業落戶工業園區。10月11日,走進新疆世博棉紡織有限公司紡紗生產車間,一臺臺先進的紡紗設備高速運轉,將潔白的棉花加工成細長的棉紗,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。
紡織廠內設備正在高速運轉 (央廣網發 艾尼 攝)
近年來,巴楚縣持續推動一系列新技術、新裝備賦能棉花生產,讓棉花產業機械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應用愈發廣泛。加上今年巴楚棉花種植迎來了一項重大利好——兵地棉花互交互認政策的實施。這一政策的推行,使得新疆生產的棉花可以更順暢地進入其他省市市場,不僅進一步拓寬巴楚縣棉花的銷售渠道,也為棉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。
紡織廠內設備正在高速運轉 (央廣網發 艾尼 攝)
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阿亞克喀拉庫勒村種植戶吾買爾江·艾薩說:“了解到今年棉花實現兵地棉花互交互認,這是國家對我們棉農的一個好政策,這樣進一步拓寬了棉花銷售渠道。”
種植戶正在查看棉花長勢 (央廣網發 熱孜萬古 攝)
從一粒種子到一朵棉花,再到一件衣服,巴楚縣不斷完善全產業鏈條,推動棉花產業智能化發展。
截至目前,巴楚縣全縣有3家全棉監管庫,總庫容約110萬噸,2023年入庫量為79.5萬噸。南疆最大的棉花期貨交割庫在巴楚。棉花加工方面全縣有35家軋花廠59條生產線,籽棉加工產能約160萬噸。紡紗企業有14家,總投產150萬錠,其中環錠紡41萬錠。2023年紡紗產量8.52萬噸,其中6.58萬噸出疆,占比約77%。織布企業有4家,產量約1.42萬噸,其中98%銷往疆外、其他省市或出口。印染染紗產能38.4萬錠;服裝和織襪企業8家。除此之外,巴楚縣棉副產品加工企業有13家,2023年加工棉籽18萬噸,產出棉油1.86萬噸,短絨2萬噸,棉粕5.7萬噸。
來源:央廣網